日前,《科学养鱼》参加了在福建厦门召开的2016亚太水产养殖展览会,美国大豆出口协会也在本次展会上设有展台,走近他们的展台引人注目的便是一个偌大的循环水流水养鱼模型,走过展台的人都会忍不住停下来驻足观看,不停地问这问那,展商也是不厌其烦,一遍遍地介绍并解答参观者的疑问。忙里偷闲,我们就工业化养鱼中几个比较关心的问题采访了美国大豆出口协会淡水养殖技术经理周恩华先生(以下简称周)。通道的尾端设置集污区,鱼类的排泄物以及剩余饵料随水流冲到集污区,由集污设备抽送到水处理系统,通过沉淀、过滤以及鱼菜共生系统净化以后,再排入大塘内使用。
还有池塘自身的污染问题,我们现在国家各级研究所都在池塘水质上做文章,为什么?现在我们养鱼有一个瓶颈:水质富营养化、鱼病增多、生产力下降,其实这都跟水质有问题。那么,水质为什么有问题,我认为是饲料的高营养投入,鱼只能消耗饲料的30%~35%,其他的都是作为废弃物排到水体中了,如果用干物质来计算,一吨饲料它的干物质是900千克,一吨鱼的干物质只有20%,也就是说200千克,即一吨饲料中900千克的干物质养了200千克干物质的鱼,相当于700千克的干物质全部废弃在水体中了,沉积在了水底变成厚厚的淤泥,过去正因为如此,一般池塘养了5年以后就要进行池塘修复了,如何修复?1简单的办法是排水、换水、吸污,大量使用微生态制剂改水,种植水生植物吸收营养盐。一边修复、再一边投饲,没完没了。现在就简单了,把鱼圈养在一个小范围内,污染源直接从水中移走再利用,既解决了水体底质污染,又获得了有机肥,化废为宝。现在让我非常欣慰的是主管部门对此很重视,江苏省也专门对此进行了立项。位于“跑道”前方的增氧水泵房推水增氧让一塘静水动起来,养殖过程中产生的鱼粪和残存的饲料,顺着循环水流进入吸污水道,约80%可以被回收制成有机肥,剩下20%,则由已经建成的鱼塘底排污系统收集利用,整个过程零水体外排。从行业需求的角度来讲,我认为这是个巨大的商机。
早在20世纪50年代,国外就引入了再循环水产养殖的概念。它于20世纪70年代首1次应用于生产,并于20世纪80年代初由一群学者引入中国。那时,由于支持硬件设施的落后和高昂的电力成本,它无法继续。进入2000年后,随着一系列设备的本地化和电力成本的下降,再循环水产养殖业逐渐蓬勃发展。工业需求推动了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又刺激了产业升级。据估计,到今年10月底,每个池塘可以生产5万斤鱼,经济效益非常可观。中国成功的水产养殖企业不下100家,其中大部分集中在天津,山东,广东和福建。养殖种类也丰富多样。因此,无论技术成熟度或市场成熟度如何,都应该说这项技术是显而易见的。
[循环水产养殖可以赚钱吗?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 (外国人在遇到更多困难问题时通常会这样说。)让我们首先确定水产养殖首先是投资的前提!如果你投资,你将不得不亏本。如果你有钱并且你躺在地板上,这不是一项投资。这是一家国有企业,好吗?其次,水产养殖业是一项高风险投资。有一句老话说好,家里有一百万,生活不算数!这句话是揭示水产业高风险的好方法。第二套中央政1府并不总是走到尽头。农业存在风险。投资是否必须谨慎?我说过,丑陋的话语已经非常好了。智能控制系统(三)水产市场风云变幻,同一养殖品种的市场价格有时候隔一个月可能就会大涨或者大跌,因此为了规避市场变化带来的风险,我们建议养殖户做多品种养殖,———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智能测控不一定能帮您增产,但能帮您避免损失。
以上信息由专业从事鸭嘴鱼高产养殖技术的智慧农研于2025/1/3 11:47:07发布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wuhan.mf1288.com/whzhny-2831475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