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三世纪到六世纪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园林艺术发展的转折期。造园由秦汉的圈地式开始向写意式的山水经营方向发展,逐渐注重造园的精能。造园设计开始精致化。在一些私园中开始有了单块美石的特置。而且此时自然风景已经被许多文人雅士所认识,并被他们组织到园林中,尤其在两晋之后,山水风景园林更为盛行。假山叠石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主导地位逐渐得到确立,并开始转向近景写实的风格。
隋唐时期风景园林式景观石园林创作技巧和手法的运用,已跨入一个新的境界,筑山理水刻意追求一种缩移模拟天然山水,以小观大的意境。尤其在造园意境方面,因为文人参与造园活动工程与艺术的结合注重情景交融,通过景物的引导来开发欣赏者的想象来进行二次创造。筑山既有土山也有石山,但以土居多,纯用石块堆叠的石山尚不多见。园林中景观石由单块石料或者若干石料组合成景的置石已经比较普遍了,总之这一时期,人工造山并不多见,但已普遍认识到景观石石的审美价值,并将“特置”于园林或供于盆中珍赏。
雪浪石,产于河北省定州市、曲阳县、阜平雪浪谷等地。雪浪石质地坚润,黑地白脉,纹理清晰,底色为黑、灰黑色,原石的部分常呈黄褐色,白色的纹络如雪花均匀撒于石上。雪浪石质地坚润,黑地白脉,纹理清晰。底色为黑、灰黑色,原石的部分常呈黄褐色,白色的纹络如雪花匀撒于石上,清晰而不张扬,有些石上则有着明快的白色花纹,形似溪水瀑泉、浪涌雪沫,亦如幅若隐若现的山水画卷。雪浪石储量较丰富,体量大者几吨、几十吨,可作园林景观石,小者几公斤,可供赏玩。'雪浪'之名源于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宋代名石'雪浪石':高76厘米,宽80厘米,底围196厘米,现置于定州市'雪浪亭'中,全石晶莹黑亮,黑中显缕缕白浪,仿佛浪涌雪沫,颇具动感。宋·杜绾《云林石谱》雪浪石:“中山府(今河北定州)土中出石,色灰黑,燥而无声,混然成质,其纹多白脉笼络,如披麻旋绕委曲之势。东坡顷帅中山,置一石于燕处,曰之为雪浪石。”
正常情况下,好的石材应该具备这样的特点: 黄金麻表面光滑,用手触摸时无粗糙感;正面明亮,迎光观察时反光效果一致,没有忽明忽暗的现象;切边平整,侧面观察切边呈现一条直线,无锯齿状凸凹点;颜色均匀,每一块石材的表面没有色差;纹理清晰,同一类石材的纹理一致,没有明显不同。 购买时可以听黄金麻石材的敲击声音,黄金麻 一般质量好的石材其敲击声清脆悦耳,若石材内部存在轻微裂隙或因风化导致颗粒间接触变松,则敲击声粗哑,也就表明石材质量不佳。而购买时也要量石材的尺寸规格,以免影响拼接,或造成拼接后的图案、花纹、线条变形,影响装饰效果。在园林景观中石材的运用由来已久,具有强度高、装饰性好、耐久性高、来源广泛等特点。现采与加工技术的进步,使得石材在现代景观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天然石材在园林景观的实际应用中,往往只注重其色彩和美观性,忽视天然石材的理化性质,导致不少应用失败,不但影响了园林小品的景观效果和景观的耐久性,而且浪费了大量的自然资源。景观设计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看法”问题, 其重要的说法 :“To see and to be seen ”。在中国园林中,这一点体现得尤其充分。窥视是景观设计的重要手法,许多好的摄影作品都是窥视的杰作,景观设计中框景、借景的手法说白了就是占便宜。在其层次处理上就会清晰的显示出前景、中景和远景。建筑设计在造型设计上首先规划基地环境,这就是控制前景,其次控制的是整体体量和外观形态,这就是中景设计;后把建筑与周边环境融合后分析间到的就是建筑的中景。以上信息由专业从事武汉黄蜡石的明石石业于2024/12/19 14:47:19发布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wuhan.mf1288.com/mingshishiye-2826933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