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服务了解更多「科锐诺」 [科锐诺)]"内容:
原位杂交
实验原理
原位杂交技术(in situhybridization)是以标记的核酸分子为探针,在组织细胞原位检测特异核酸分子的技术。
使含有特异序列、经过标记的核酸单链即探针,在适宜条件下与组织细胞中的互补核酸单链即靶核酸发生杂交,再以自显影或细胞化学方法对标记探针进行探测,从而在细胞原位显示特异的DNA或RNA分子。

FISH是原位杂交技术大家族中的一员,因其所用探针被荧光物质标记(间接或直接)而得名,该方法在80年代末 被发明,现已从实验室逐步进入临床诊断领域。基本原理是荧光标记的核酸探针在变性后与已变性的靶核酸在退火 温度下复性;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荧光信号可在不改变被分析对象(即维持其原位)的前提下对靶核酸进行分析。DNA荧光标记探针是其中常用的一类核酸探针。利用此探针可对组织、细胞或染色体中的DNA进行染色体及基因水平 的分析。荧光标记探针不对环境构成污染,灵敏度能得到保障,可进行多色观察分析,因而可同时使用多个探针,缩 短因单个探针分开使用导致的周期过程和技术障碍。

目前,我国已稳定开展的分子病理技术主要有显色原位杂交、荧光原位杂交、PCR、荧光定量PCR、基因芯片和DNA测序技术DNA原位杂交主要用于基因定位、特异基因(如病原微生物基因)检测等;RNA原位杂交则用于基因表达检测。原位杂交技术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可直接定位组织,价格低廉,信号稳定,储存方便,可做组织学评价,是目前应用较多的分子病理技术之一。

分子病理诊断在遗传性疾病的诊断和分型方面凸显特长,通过对患者染色体、基因的检测进行遗传病筛查和诊断,并可对家族遗传病的发生进行预测。目前,国内主要通过染色体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荧光定量PCR技术等检测染色体畸形,辅助进行产前遗传性疾病的筛查。通过DNA直接测序、荧光定量PCR、免1疫组化技术等检测相关基因的结构、表达的变化,辅助进行神经系统、生殖系统等遗传性疾病的诊断。

以上信息由专业从事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服务的科锐诺于2025/5/4 15:24:33发布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wuhan.mf1288.com/keruinuo-2859902364.html
上一条:粉喷桩成桩强度抽检频率询价咨询「鼎特固」
下一条:亨通光伏电缆诚信企业 富强兴电线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