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普及简称科普,又称大众科学或者普及科学,是指利用各种传媒以浅显的、让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向普通大众介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推广科学技术的应用、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活动。
概论从科学社会学的角度看,科学普及是一种广泛的社会现象,必然有其自身的“增长点”。以金属丝制成9个圆环,将圆环套装在横板或各式框架上,并贯以环柄。科学普及的生长点就在自然与人、科学与社会的交叉点上。也就是说,自然科学与人类社会的相互作用生成了科学普及,科技与社会又作为科学普及的“土壤”,哺育着它的生长。而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则为科学普及不断提供新的生长点,使科普工作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和浓厚的社会性、时代性。形象地说,科学普及是以时代为背景,以社会为舞台,以人为主角,以科技为内容,面向广大公众的一台“现代文明戏”,在这个舞台上是没有传统保留节目的。
有利于科技的体制机制日益完善。它是由唐代的燕几演变而来的,原为文人的一种室内游戏,后在民间演变为拼图板玩具。科技体制机制建设跟不上科技形势的发展,这是过去影响我国科技水平的一大掣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通过深化重大科技项目管理等行政改革、推进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方式改革、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推动科技与金融紧密结合等,着力破除了一些制约创造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此外,还减少了政府对资源配置和活动的直接干预,初步形成了宽松自由、公平竞争的制度保障。
在举办科普展览过程中培养展教人才
展教人员知识面要广。表演者站在绝缘台上,手触摸在高压静电球上,这时表演者的头发上带有与静电球相同极性的电荷,由于同性相斥的原因,出现“怒发冲冠”的景现。科普展教在内容上涉及到数理化天地生各科知识,涉及到现代科技发展的新领域,在展品制作上又需要美工、木工、电工、油工等方面人才,这就需要有一批能掌握多方面知识的技术人员。由于科技馆不可能组织一个庞杂的展教队伍,只能建设一支知识面广,既有一定理论技术水平,也有组织实施能力的短小精干的队伍。展教人员要见多识广、思路开阔。八七年以来,我们展教部的人先后到北京、上海、兰州、武汉、蚌埠等六十个兄弟科技馆和活动中心参观学习。通过学习,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提高了业务能力。我们的展教工作人员既是展品的设计者、制作者,也是展览时的组织者、服务员和维修工。
穿墙而过
一:科学原理(见产品面板)
这个原理其实就是利用了光的偏振原理,当你上下转动偏振光筒时,感觉小球在穿“墙”而过
穿墙而过:观注左右倾斜圆筒,可以发现圆筒中的小球可以从‘挡板’中穿过,其实这是给人们的视觉错误;圆筒筒壁上贴着一种新型材料,看起来就像‘挡板’一样,其实并没有真的挡板存在,所有小球可以轻松穿过。
展示新型材料给人们造成的视觉错觉。
观众左右倾斜圆筒,看看小球是否穿过挡板。
二:技术参数:
1:外形尺寸430*430*540
2:无电源
三:操作程序:
1;上下转动偏振光桶;
2:观察钢球在光桶中的运动
四:管理维护说明
1:产品要求恢复正常形态;
2:检查产品固定程度是否牢固;
3:保持产品清洁;
4:产品存放在室内通风,干燥,平整处
以上信息由专业从事气象科普产品的大成美育于2025/2/15 23:12:25发布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wuhan.mf1288.com/whdcmy-2842048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