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位杂交
实验原理
原位杂交技术(in situhybridization)是以标记的核酸分子为探针,在组织细胞原位检测特异核酸分子的技术。
使含有特异序列、经过标记的核酸单链即探针,在适宜条件下与组织细胞中的互补核酸单链即靶核酸发生杂交,再以自显影或细胞化学方法对标记探针进行探测,从而在细胞原位显示特异的DNA或RNA分子。
染色体原位杂交实验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特定标记的已知碱基序列的核酸探针,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理,与中期染色体玻片标本中的同源 DNA 序列进行杂交。
标记可以用放1射性同位素(3H、35S、32P),然后进行放1射自显影;也可以用非放1射性的荧光素生物素、地1高辛,再用荧光显微镜进行观察,即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t in situhybridization,FISH)技术。
癌组织原位杂交实验步骤:
1. 将准备做原位杂交的样本常规脱水、浸蜡、包埋。切片厚度6-8μm。
2. 玻片的处理:一般采用多聚赖氨酸或APES。
3. 石蜡切片经常规脱蜡至水。30%H2O2 1份+蒸馏水10份混合,室温5-10分钟以灭活内源性酶。蒸馏水洗3次。
4. 暴露mRNA核酸片段:切片上滴加3%柠檬酸新鲜稀释的胃蛋白酶(1ml 3% 柠檬酸加2滴浓缩型胃蛋白酶,混匀),37℃或室温消化3--30分钟(视标本新旧、厚薄自行调整)。原位杂交用PBS洗3次×5分钟。蒸馏水洗1次。
以上信息由专业从事酵母双杂交技术服务公司的科锐诺于2025/4/8 21:50:58发布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wuhan.mf1288.com/keruinuo-2854118383.html